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简单画面传递禅意。
开头像在说八卦消息:有人从天台山回来,居然带回了四川(西川)那边的消息。这种跨地域的组合本身就让人好奇——天台山在浙江,西川在四川,两地相隔千里,暗示这消息不寻常。
后两句揭晓谜底:原来是一棵万年松树,长在石桥顶上。这里藏着三个巧思:
1. "万年松"代表永恒,却长在人工建造的"石桥"上,形成自然与人工的奇妙结合
2. 松树本该长在山崖,却生在桥顶,打破常规认知
3. 石桥通常是供人行走的,现在顶上长树,反而成了自然景观
诗人用这种违反常识的画面告诉我们:禅意往往藏在看似矛盾的事物中。就像我们总以为修行要去深山,但真正的觉悟可能就在日常生活的"石桥"上。那棵桥顶的松树,既是真实的风景(天台山确有石桥奇松),也比喻修行人该有的境界——既扎根现实,又能超越平凡。
释普宁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