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篇
洪河龙门来,奔崩华山趾。
谁能系飞流,疾如弦激矢。
下流日以深,滔滔想莫已。
有石一拳多,亭亭水中峙。
凭来欲东归,触之还复止。
老蛟斗且争,万马风声起。
沬尘散九天,轰陈吞九地。
有石屹不惊,日夜焉能砥。
鼋鼍怯尽逃,行来波臣礼。
俛首落日前,受约三门底。
三门阿谁名,名之神人鬼。
后人总伤魂,来往稀一苇。
莫谓架山梁,五丁额亦泚。
纵有汉唐人,堆崖红生米。
新开宝篆文,平陆黄炎址。
四载大禹勤,元圭端在此。
踏足望楼头,历历见星嵬。
一壁四削成,的的芙蓉蕊。
风摇草青青,千年绝人履。
传闻周老聃,曾炼药不死。
人从函谷游,剩有丹灶垒。
谁能系飞流,疾如弦激矢。
下流日以深,滔滔想莫已。
有石一拳多,亭亭水中峙。
凭来欲东归,触之还复止。
老蛟斗且争,万马风声起。
沬尘散九天,轰陈吞九地。
有石屹不惊,日夜焉能砥。
鼋鼍怯尽逃,行来波臣礼。
俛首落日前,受约三门底。
三门阿谁名,名之神人鬼。
后人总伤魂,来往稀一苇。
莫谓架山梁,五丁额亦泚。
纵有汉唐人,堆崖红生米。
新开宝篆文,平陆黄炎址。
四载大禹勤,元圭端在此。
踏足望楼头,历历见星嵬。
一壁四削成,的的芙蓉蕊。
风摇草青青,千年绝人履。
传闻周老聃,曾炼药不死。
人从函谷游,剩有丹灶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三门峡的壮丽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传说故事,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诗的开头描写黄河从龙门奔涌而来,冲击着华山脚下,水流湍急如箭。下游的水越来越深,滔滔不绝。水中有一块突出的石头,稳稳地矗立在水中央,仿佛要阻挡水流东去,但水流碰到它后又继续奔流。这里用"老蛟"(蛟龙)和"万马"来形容水流的凶猛,水花飞溅到九天之上,轰鸣声震撼大地。
然而这块石头却岿然不动,日夜承受着水流的冲击。水中的巨龟和蛟龙都吓得逃走了,波浪也向它低头。这块石头俯视着日落,守在三门峡的底部。三门峡的名字来源于"神、人、鬼"三门,暗示这里地势险要,令人望而生畏。
诗中提到后人经过这里都会感到害怕,很少有人敢乘小船通过。即使有像五丁(传说中的大力士)这样的勇士,也会吓得额头冒汗。虽然汉唐时期有人在这里堆石筑坝,但都难以驯服黄河。
最后诗人提到大禹治水的功绩,认为他测量水位的圭表应该就在这里。站在高处眺望,可以看到陡峭的山壁像削成的一样,山顶的岩石像芙蓉花蕊。风吹动着青草,这里千年来很少有人踏足。传说老子(周老聃)曾在这里炼丹求长生,虽然他人已从函谷关离去,但炼丹的炉灶遗迹还在。
全诗通过描绘黄河三门峡的险峻,赞美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古人治水的智慧,同时也融入了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