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姚宝山有约不遂次日见过

待月荒庐夜不扃,半天风雨更凄清。
孤踪自觉多悲况,皓魄相知亦世情。
赤壁羽仙还入梦,山阴夜雪已寒盟。
今宵握手同看处,顿觉秋光分外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中秋夜等朋友没等到,第二天见面时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说自己在中秋夜开着门等朋友("夜不扃"就是不关门),但等来的是风雨交加,显得格外冷清。这里用天气映衬心情——期待落空的孤独感。

第二句说独处时容易感到悲伤,但转念一想,月亮("皓魄")能理解自己,说明人间还有温情在。这里把月亮拟人化,让孤独感得到一丝安慰。

第三句用了两个典故:苏东坡《赤壁赋》里与友人泛舟的洒脱,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走到门口却不见面)的随性。诗人用这两个故事,暗示自己和朋友之间也有这种不拘形式的情谊。

最后两句最妙:虽然错过了中秋夜,但今晚握着手一起赏月时,反而觉得月色比昨晚更美。这说明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间——重要的不是节日当天的形式,而是重逢时发自内心的喜悦。

全诗用风雨夜、独看月、握手掌这三个画面,把"错过约定"的遗憾,升华成"重逢更珍贵"的温暖。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体验:精心准备的聚会泡汤很扫兴,但事后和朋友吐槽时,反而成了难忘的回忆。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人间真实的情感转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