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秋月

碧潭渺渺浩无涯,天汉云收月上时。
万里乾坤开宝镜,一川波浪浸琉璃。
珠帘似捲水晶殿,仙桂浑飘太液池。
坐到更深风露冷,数声惊鹊起高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光下的石潭美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悠远。

首联"碧潭渺渺浩无涯,天汉云收月上时"开篇就营造出开阔的意境:碧绿的潭水无边无际,夜空中云散月出。这里用"渺渺"形容潭水的广阔,用"天汉"(银河)来衬托月光的皎洁。

颔联"万里乾坤开宝镜,一川波浪浸琉璃"是神来之笔。把月光照耀下的天地比作打开的宝镜,把泛着月光的波浪比作浸泡在琉璃中的景象。这两个比喻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看到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绝美画面。

颈联"珠帘似捲水晶殿,仙桂浑飘太液池"继续用华丽的比喻:月光下的水波像卷起的水晶宫殿的珠帘,飘落的桂花仿佛来自仙宫的太液池。这里把人间景物与仙境联系起来,增添了神秘色彩。

尾联"坐到更深风露冷,数声惊鹊起高枝"笔锋一转,从视觉转到听觉和触觉。夜深人静时,凉风露水让人感到寒意,突然几声鹊鸣打破了宁静。这个结尾余韵悠长,既写出了秋夜的凉意,又以动衬静,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全诗以月光下的水景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一个空灵澄澈的秋夜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自然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诗中"宝镜"、"琉璃"、"水晶殿"等意象的运用,既展现了月光水色的晶莹剔透,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审美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