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七十首(录一十三首) 其十二 李翰林白自明
从来解歌人,古时有秦青。
酌酒不得见,为我陶性灵。
空与龌龊士,拘然同一形。
红颜一以变,鬒发将成星。
狂来且须饮,罄此双玉瓶。
暂醉花下眠,忘此春冥冥。
葡萄夏初熟,颗颗如紫玉。
凉月夜不扃,遂向月中宿。
月中有嫦娥,应来下相逐。
携我上天去,姓名抛鬼录。
我愿为嫦娥,从新制歌曲。
一醉十万龄,翻嫌药杵促。
素娥不知数,一一向我瞩。
我把白榆浆,顷刻变醽醁。
素娥意不投,掷我下海舟。
长风三万里,知向何方游。
龙宫敞双阙,阍者反见求。
问我名与姓,身上云烟浮。
但知去所向,不计来何由。
我见长须宰,呼为人世囚。
送我上天界,焉能处中州。
海波遂腾沸,浪起如山丘。
酌酒不得见,为我陶性灵。
空与龌龊士,拘然同一形。
红颜一以变,鬒发将成星。
狂来且须饮,罄此双玉瓶。
暂醉花下眠,忘此春冥冥。
葡萄夏初熟,颗颗如紫玉。
凉月夜不扃,遂向月中宿。
月中有嫦娥,应来下相逐。
携我上天去,姓名抛鬼录。
我愿为嫦娥,从新制歌曲。
一醉十万龄,翻嫌药杵促。
素娥不知数,一一向我瞩。
我把白榆浆,顷刻变醽醁。
素娥意不投,掷我下海舟。
长风三万里,知向何方游。
龙宫敞双阙,阍者反见求。
问我名与姓,身上云烟浮。
但知去所向,不计来何由。
我见长须宰,呼为人世囚。
送我上天界,焉能处中州。
海波遂腾沸,浪起如山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豪放浪漫的笔调,描绘了一个醉酒登月的奇幻梦境,展现了李白式的自由精神与生命激情。
开篇用古代歌仙秦青作引子,表达现实中难遇知音的苦闷。诗人嫌弃身边尽是庸俗之人,眼看青春流逝(黑发变白),决定借酒释放真性情。"狂饮""醉眠"的描写活画出诗人放纵不羁的形象。
中间部分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夏夜葡萄成熟时,诗人醉眼朦胧中飞向月宫。这里把月亮写成敞开大门的仙境,嫦娥仙子们纷纷注目。诗人想永远留在月宫当个"神仙音乐家",甚至嫌弃嫦娥捣药的声音太急促——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把醉汉的任性可爱写得淋漓尽致。
但仙境终究容不下凡人。嫦娥们把诗人扔回人间,却意外掉进龙宫。海底龙王好奇这个"浑身冒着仙气"的怪客,而诗人却自称是"人间囚徒",拒绝留在龙宫,执意要回天界。最后海面掀起巨浪,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全诗最精彩的是三层空间跳跃:人间醉酒→飞升月宫→坠落龙宫→再冲云霄。这种跌宕起伏的奇幻漂流,实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既厌倦世俗束缚,又难以真正超脱。诗中"红颜变白发"与"一醉十万年"形成强烈对比,用夸张的时间感表达对生命短暂的焦虑,而"制新曲""饮琼浆"这些充满动感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用艺术对抗时间的豪情。
全篇像一场酣畅淋漓的醉酒狂欢,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那些"掷我下海""浪起如山"的激烈画面,配合着"葡萄紫玉""白榆浆"等晶莹意象,构成既狂暴又精美的诗歌意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