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道中二首 其二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
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天还没亮就叫醒仆人赶路,诗人在江边想起了快要结束的春天。风雨交加的夜晚,花瓣纷纷飘落,他独自骑马穿越山川。镜子里看到自己星星点点的白发,感叹人生匆匆不过百年。在这一刻回想往事,越发怀念曾经隐居水边的闲适生活。

诗人通过几个简单画面:早起赶路、夜雨落花、骑马独行、对镜见白发,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伤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沧洲情更亲"用"沧洲"代指隐居之地,暗示现实生活的奔波让他更怀念曾经的宁静。

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把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简单生活的渴望,都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