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1895避乱崇武归舟阻风泊观音澳①(发表于1916年)

乾坤战伐总堪伤,魂梦无因泣⑴数行。
巨浪连天争簸舞,扁舟一叶共低昂。
岂期绝海逢孤岛,何处青山认故乡。
记得⑵乱离秋八月,观音澳上几徬徨。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895年甲午战争后,作者乘船逃难时遭遇风浪,停泊在观音澳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乾坤战伐总堪伤,魂梦无因泣数行"直抒胸臆:连年战乱让人悲伤,梦中都不自觉地流泪。这里用"乾坤"代指天下,说明战争波及范围之广。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了海上险境:滔天巨浪中,一叶小舟随波起伏;意外发现孤岛时,却找不到记忆中故乡的青山。这里"巨浪连天"与"扁舟一叶"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何处青山认故乡"既写实景,也暗含对失去家园的痛楚。

最后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记得那年战乱中的八月,在观音澳边徘徊无助的情景。"几徬徨"三个字,把乱世中普通人茫然无措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用白描手法将战乱逃难、海上遇险、思乡之情层层递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感——巨浪的凶险、小船的颠簸、找不到故乡的焦急,都是普通人能真切体会的情感。透过短短八句,我们能看到一个时代普通人的苦难记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