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江边的萧瑟景象,以及诗人孤独却坚守高洁的心境。
前两句写实景:江边岁末百花凋零,诗人闭门不出多日,心情低落。这里"众芳残"既写实景,也暗喻世道衰败。"闭户"二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疏离。
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万物萧条,但后园的青翠柏树依然挺立。诗人说这傲霜斗雪的柏树,只愿与志同道合的"君"共赏。"含翠柏"象征坚贞品格,"只合共君看"则表明诗人只愿与同样高洁的人交往。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凋零的百花反衬常青的柏树,表达了诗人身处浊世仍坚守节操的精神追求。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在冬日萧索中透出一股不屈的生命力,展现了传统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