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壮阔的海边竹林图景,传递出诗人淡泊谦逊的胸怀和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勾勒环境:房屋周围翠竹成林("千竿掩映"),竹影随风摇曳;远处海天相接,浪涛奔涌("万派汪洋"),仿佛要漫上天空。一动一静的对比,既显出隐居处的清幽,又带出海洋的磅礴气势。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自嘲没有渡海的本领("济川无具"),看似谦虚,实则暗含深意。他真正期盼的并非个人功业,而是"海波不扬"——用大海风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这种将个人志趣与国家安定相连的表达,让简单的景物诗有了更厚重的内涵。
全诗语言如白话般流畅,却通过竹与海的意象碰撞,在方寸之间营造出开阔意境。诗人不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竹林小院望见汪洋大海,从谦逊自省中感受到超越个人得失的家国情怀,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