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史十忠诗·淮东制置使知杨州李公庭芝
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拆。
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
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
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
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
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
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拆。
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
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
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
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
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
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抗元名将李庭芝死守扬州的故事,用热血悲壮的笔调歌颂了他的忠诚与英勇。
前四句说扬州地处抗元前线,却像铁壁一样坚固,因为李庭芝像守护神一样坐镇十年。这里用"铁壁"形容城池的坚固,用"天人"比喻李庭芝的超凡能力。
中间八句描写战况恶化:虽然将军未老,但形势比当年更危急。孤城苦战,国家将倾("天柱拆"指国家危亡),将军梦见自己带百姓渡海避难,又决心突围南下重建朝廷("建极"指重建国家)。可惜上天不眷顾忠臣,最终陷入绝境。
最后八句最悲壮:写将军战败后的刚烈。用春秋名将先轸(死后面容如生)、忠臣苌弘(鲜血三年化碧玉)的典故,强调李庭芝的忠诚永不改变。最震撼的是结尾——被俘后咬断舌头骂敌而死,这个细节把忠烈气节推到了顶点。
全诗像一部微型史诗,通过"铁壁守护-艰苦抗敌-壮烈殉国"三个层次,用具体的历史典故(如先轸、苌弘)和震撼的画面(嚼舌骂敌),让一个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和"肉体可灭、忠诚不渝"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