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同三婶母夜绣

愁寂深闺岁向阑,绣床坐对一镫残。
频添彩线知宵永,渐涩金针觉指寒。
楚楚花枝香满袖,娟娟霜月正当栏。
几回饮罢还相谓,昼短工夫促较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夜晚,女子在深闺中刺绣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岁末冬日的深闺里,女子独自坐在绣床边,面对一盏将尽的油灯。"愁寂"二字直接点出了她内心的孤独感。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刺绣的过程:她不断添加彩线,知道夜还很长;拿着金针的手指渐渐感到寒冷。这里通过"频添""渐涩"两个动作,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刺绣的辛苦。突然笔锋一转,描写窗外景色——月光下的花枝楚楚动人,带着香气;皎洁的月光正照在栏杆上。这一静一动的对比,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她和三婶母一边刺绣一边小酌,多次放下酒杯互相感叹——冬天的白天太短,做针线活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这个生活化的细节,既展现了亲人相伴的温馨,又道出了古代女性日常劳作的辛苦。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生活场景写得如此动人。没有大悲大喜,只是如实记录一个冬夜里的刺绣时光,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那些微小的细节——冰凉的针、窗外的月光、短暂的交谈,都饱含着真实的生活质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