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西湖舟中作
夙负海岳志,缅怀西湖名。
蹉跎去玄发,邂逅征素情。
驿鞚依岸息,画舫漾波轻。
前睇苏堤绕,旁窥葛岭横。
恋结处士祠,悲缠忠将茔。
兴繁赏屡失,境变魂愈惊。
雉堞见新筑,翚甍失旧营。
空余歌舞地,讵闻箫管声。
顾余文墨吏,遑知治乱情。
人隐虽末弭,客怀聊暂清。
一动群生念,咄咄何时平。
蹉跎去玄发,邂逅征素情。
驿鞚依岸息,画舫漾波轻。
前睇苏堤绕,旁窥葛岭横。
恋结处士祠,悲缠忠将茔。
兴繁赏屡失,境变魂愈惊。
雉堞见新筑,翚甍失旧营。
空余歌舞地,讵闻箫管声。
顾余文墨吏,遑知治乱情。
人隐虽末弭,客怀聊暂清。
一动群生念,咄咄何时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泛舟西湖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还流露出对现实的忧虑。
第一部分:向往与初遇(前四句)
作者一直向往西湖的美景,如今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虽然青春已逝(“蹉跎去玄发”),但激动的心情依然如初(“邂逅征素情”)。这就像我们终于去了心心念念的旅游景点,即使年纪大了,也难掩兴奋。
第二部分:泛舟所见(中间八句)
作者乘船游览,看到了苏堤、葛岭等著名景点,又去拜访了林逋(处士)的祠堂和岳飞(忠将)的墓地。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兴繁赏屡失”),但周围环境的变化又让人心惊(“境变魂愈惊”)。城墙是新修的(“雉堞见新筑”),华丽的建筑取代了旧日的军营(“翚甍失旧营”)。曾经歌舞升平的地方(“空余歌舞地”),如今再也听不到当年的音乐声(“讵闻箫管声”)。这就像我们去参观古迹,既为它的美丽震撼,又为它的改变而唏嘘。
第三部分:感慨与忧虑(最后六句)
作者说自己只是个文人(“顾余文墨吏”),不懂治国安邦的道理(“遑知治乱情”)。虽然无法解决人们的苦难(“人隐虽末弭”),但此刻的湖光山色暂时抚慰了他的心灵(“客怀聊暂清”)。然而,一想到百姓的疾苦(“一动群生念”),他又忍不住叹息:这动荡的时局何时才能安定啊(“咄咄何时平”)!这就像我们欣赏美景时,突然想到生活中的烦恼,心情难免复杂。
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更有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在欣赏美景时,一个有良知的人也无法完全摆脱对现实的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