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人才的故事,但诗人想表达的核心并不是黄金本身的价值。
前四句描绘场景:高大的黄金台矗立在燕国,台下是悠悠流淌的易水。诗人用“峨峨”(高耸)和“悠悠”(悠长)两个叠词,让画面既有气势又有历史的沧桑感。燕昭王求贤若渴的故事流传千古,令人怀念。
后四句揭示主题:真正的人才看重的是君王的知遇之恩,而不是堆成山的黄金。黄金台只是个象征,背后是燕昭王真诚尊重人才的真心。诗人用对比手法——“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点破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理解”远比物质更重要。
诗的精髓:表面上写历史典故,实则借古喻今。诗人想说的是:招揽人才的关键在于真心实意的尊重和信任,砸钱摆架势只是表面功夫。放到现代也一样——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人际交往,真心比套路更有力量。
陈昌时
陈昌时,字少垣,号物吾,亦名文昌,又名天囿。则翁长子。自少颖悟,博学强记,为文雄深而高古。咸淳元年(1277)癸丑以纶秀科继登博学宏词科,授教授。著有《鸡肋集》。其女嫁南戏鼻祖高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