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宫廷盛景的画面,充满了庄重与祥和的氛围。
诗的开头“雪消春动气清微”,写出了冬雪消融、春意渐浓的景象,空气清新而微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夹道都人望帝晖”,描绘了道路两旁的人们仰望帝王光辉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帝王的敬仰和期待。
“法部已调丝竹管,御袍初进赭红衣”这两句,写的是宫廷内乐师们正在调校乐器,准备演奏音乐,而帝王也穿上了红色的御袍,准备出席盛大的活动。这里的“丝竹管”指的是乐器,“赭红衣”则是帝王服饰的颜色,象征着庄严与尊贵。
“康衢弥节严三卫,真馆焚香降六飞”这两句,描述了宫廷内外戒备森严,侍卫们严阵以待,而在宫殿内,香烟袅袅,仿佛有神灵降临。这里的“康衢”指的是宽阔的道路,“三卫”指的是宫廷的侍卫,“真馆”则是宫殿,“六飞”则象征神灵或帝王。
最后“宴罢瑶池回跸晚,五云通夜拥端闱”,写的是宴会结束后,帝王在夜色中返回宫殿,五色祥云环绕着宫殿,显得格外神秘而庄严。这里的“瑶池”指的是仙境般的地方,“回跸”指的是帝王返回,“五云”则象征祥瑞。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日宫廷盛景的描绘,展现了帝王的威严与尊贵,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祥和与美好的氛围。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赭红衣”、“六飞”、“五云”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和艺术魅力。
吕公著
(1018—1089)宋寿州人,字晦叔。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