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怀归

冷落天涯今一纪,谁怜万里无家。
三闾憔悴赋怀沙。
思亲增怅望,吊影觉敧斜。
兀坐书堂真可怪,销忧殢酒难赊。
因人成事耻矜夸。
何时还使节,踏雪看梅花。

现代解析

这首《临江仙·怀归》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写下的思乡之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孤独、苦闷和对归家的渴望。

上阕(前五句):诗人开篇就说自己在外漂泊已经整整十二年(一纪),孤零零地流落天涯,有家难回。他把自己比作屈原(三闾大夫),像屈原写《怀沙》一样满怀忧愤。思念亲人让他更加惆怅,形单影只让他觉得连影子都是歪斜的,可见孤独之深。

下阕(后五句):诗人独坐书斋,觉得这样的生活真是荒唐。想借酒消愁,却连酒钱都难以赊欠。他羞于依靠别人成就事业,更不愿因此夸耀自己。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亮点:他渴望能早日结束漂泊,带着使节(可能是官职或使命)荣归故里,在寒冬踏雪赏梅——这既是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也暗含了对平淡温馨生活的向往。

全诗精髓
1. 双重孤独:既写身体漂泊的孤独("万里无家"),又写精神上的苦闷("销忧殢酒难赊")。
2. 矛盾心理:耻于依附他人,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困境。
3. 以梅明志:结尾的"踏雪看梅花"用寒冬盛放的梅花,暗示自己虽处境艰难,仍要保持高尚情操。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在外打拼者的心声——我们可能都经历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酸楚,但心底总保留着一份"踏雪寻梅"的纯粹向往。诗人用最朴实的比喻(歪斜的影子、赊不来的酒)和最经典的意象(屈原、梅花),让跨越千年的乡愁依然能直击现代人的心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