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五佛顶》像一幅用文字绘制的庐山风景画,通过诗人的回忆和想象,展现了庐山五老峰的壮美与神秘。
开头两句"昔年曾向南康过,佛顶俨然五老峰"直接点明这是诗人的回忆。他曾经路过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看到五座山峰就像五位庄严的佛陀头顶,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充满禅意。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描绘庐山景色:"烟树苍茫迷鹿洞"写山中云雾缭绕、树木朦胧,连著名的白鹿洞都若隐若现;"云岩垠堮露仙踪"则说陡峭的山岩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仿佛有仙人留下的踪迹。"位数依稀符节合"可能暗指五座山峰的排列暗合某种天地规律;"形容辉映海天重"形容山色与天色、云海交相辉映。
最后两句"久别庐山真面目,风规隐隐一相逢"最有深意。诗人说虽然很久没见庐山,但它的风貌气度依然在记忆中清晰可见。"真面目"既指实际景色,也暗含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典故,表达对庐山神秘本质的向往。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仅写眼前景,更写出了对庐山的深刻记忆和情感。那些云雾、山岩不只是自然景观,更像是充满灵性的老朋友。诗中佛教元素的运用(如"佛顶""仙踪")让普通的山水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这正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