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四日

蝶翅平沉疑坠叶,蝉声孤起在高枝。
空庭秋意无人会,月转西楼淡淡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庭院的静谧画面,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传递出淡淡的孤寂感。

前两句用蝴蝶和蝉的意象勾勒秋景:蝴蝶翅膀低垂像要坠落的树叶(说明秋凉让昆虫失去活力),突然一声蝉鸣从高枝上孤零零响起(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空旷)。这两个动态细节让静止的秋夜有了呼吸感。

后两句将镜头转向更大的空间:空荡荡的庭院里,秋意浓得化不开却无人领会("会"字用得妙,把秋意拟人化),只有月亮默默移到西楼,洒下清淡的月光。这里"淡淡"二字最传神,既是月光的特点,也是诗人情绪的投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全诗妙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没直接写孤独,但每个意象都在说孤独:坠叶般的蝶翅是孤独,高枝上的单薄蝉声是孤独,无人理解的秋意是孤独,最后月亮也孤独地移动着。诗人把自己融入秋夜,让景物代替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情感更有穿透力。

余芑舒

饶州德兴人,号息斋。余季芳子。尝辟补学录不就。喜诵研朱熹之学。有《易解》、《书传解》、《读孝经刊误》、《息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