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坛

上疏归来事可叹,岭头谁为筑星坛。
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以上《宋诗拾遗》卷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清高隐士的故事,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深刻的人生选择。

前两句说一位官员辞职回乡("上疏归来"),旁人觉得他的选择很可惜("事可叹")。有人特意在山顶为他建了祭坛("筑星坛"),暗示他本可以享受尊荣。后两句笔锋一转:这位先生宁可吃松花(松树的花粉)当晚饭,也不愿要汉朝("炎刘"指刘邦建立的汉朝)的俸禄。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那个生活细节——"自拾松花当晚餐"。不用说什么大道理,就这个弯腰捡松花的动作,立刻让一个宁可过清贫生活也要保持气节的形象立起来了。把"不当官"这个抽象选择,转化成我们都能想象的具体画面:黄昏的山林里,一个人默默捡着地上的松花准备晚饭,比直接说"我很有骨气"更有力量。

这种写法特别高明:不直接夸人品格多高尚,而是用"放弃俸禄"和"捡松花"的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主人公的选择有多难得。就像现在拍电影,好的镜头不需要台词,一个动作就能说明一切。

况志宁

况志宁,号康斋,奉新(今属江西)人(清同治《奉新县志》卷一二)。今录诗五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