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朦胧幽静的山林图景,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禅意与空灵之美。
前两句"雾霭湿空山,招提路未分"像一幅水墨画:清晨的雾气笼罩着寂静的山林,连寺庙的小路都隐没在朦胧中。"湿"字用得巧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雾气中湿润的空气,整个画面顿时有了温度和质感。
后两句"穿林人不见,钟磬却相闻"更添神秘感:明明听到有人在林中穿行,却看不见身影,只有寺庙的钟声和木鱼声在雾中回荡。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写法,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让普通的山林景色顿时有了禅意。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短视频:先是雾气弥漫的大全景,然后镜头推向若隐若现的山路,最后定格在空荡荡的树林,只有悠远的钟声在画外回荡。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几个精选的镜头,自然流露出对清幽山林的喜爱,以及物我两忘的禅趣。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