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仲弟用登

忆别池塘秋又过,王孙春草竟如何。
鸰原落日迷芳杜,雁浦西风怨绿莎。
梦里青山空落泪,愁中白石共谁歌。
故园好为栽松菊,野兴年来五岳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怀仲弟用登》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在漂泊中对家乡的眷恋。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

首联“忆别池塘秋又过,王孙春草竟如何”开篇点题:诗人回忆与弟弟在秋天池塘边分别,如今又过了一个秋天,不禁想问:弟弟那边的春草(象征生机与思念)现在怎么样了?这里用“王孙春草”的典故(古人常用“春草”表达离愁),暗含牵挂。

颔联“鸰原落日迷芳杜,雁浦西风怨绿莎”用自然景物烘托孤独感。“鸰原”比喻兄弟(典出《诗经》),诗人望着落日下的芳草,听着大雁栖息地的西风吹过绿莎(水草),仿佛连风都在替他诉说思念的哀怨。

颈联“梦里青山空落泪,愁中白石共谁歌”更直白:梦里见到家乡的青山却只能空流泪,现实中满心愁苦,想和弟弟一起像古人那样“白石高歌”(象征兄弟同乐),却不知能与谁分享。这里的“白石”暗用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孤独。

尾联“故园好为栽松菊,野兴年来五岳多”是自我宽慰:虽然漂泊在外(“五岳”代指远方),但想着家乡适合栽种松菊(象征高洁与隐逸),也算是一种寄托。看似豁达,实则更反衬出对归隐团聚的渴望。

全诗亮点在于:
1. 情感层层递进:从回忆分别→触景生情→孤独宣泄→故作豁达,像一封娓娓道来的家书。
2. 自然意象贴切:落日、西风、芳草、大雁等景物都带着传统诗歌的离别意味,但组合起来不显堆砌。
3. 用典自然:如“鸰原”“王孙春草”等典故融入诗句,即使不了解出处也能读懂情绪。

诗人没有直接哭诉思念,而是通过描绘孤独的场景、追问无人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克制的深情,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动人”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