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书院为吴亚卿献臣题

大云山中泉一注,东湖先生读书处。
先生胸次迥出尘,山中草木皆真趣。
读书岂徒事铅椠,匡时事业于兹具。
试出绪馀售于人,要使苍生尽陶铸。
平生苦节甘若饴,妻子不免于寒饥。
遇事直前无顾忌,终遭坎坷蹈危机。
达生委命宁自悔,万里生还天所遗。
山中茅屋依然在,洞云江月与心期。
湖田荒秽方料理,诏书南下君复起。
百年此道亦何心,乘流则行坎则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东湖书院主人吴亚卿(字献臣)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他的品格和人生经历。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读书人的理想(前八句)
写吴亚卿在东湖书院读书时,不是死读书,而是心怀天下。他像大云山中的清泉一样纯净,读书是为了培养治国安邦的真本事,想把学到的知识用来造福百姓,让天下人都能受益。

2. 坎坷的人生(中间八句)
写他现实中遭遇的困境:虽然品德高尚(苦节甘若饴),但家里穷得妻儿挨饿受冻;做事正直敢言(直前无顾忌),结果却遭遇危险。但他看淡生死(达生委命),最终化险为夷(万里生还),回到故居后依然保持淡泊心境,与自然为伴(洞云江月与心期)。

3. 豁达的态度(最后四句)
写他重新出山做官时的心态:一边整理荒废的田园准备重新开始,一边保持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像流水一样该进就进,该停就停(乘流则行坎则止),展现了一个读书人面对起落的从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山中清泉"比喻读书人纯净的初心
- 通过对比"崇高理想"和"现实困境",突出人物品格
- 最后用流水比喻人生智慧,生动易懂
- 全诗没有说教,而是用故事让人感受到: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心怀天下、坚守节操、顺应自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