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镜
阿房宫中星万点,荧荧绮户秋波滟。
当年对此知何人,香销腻玉愁云掩。
照胆铸成粉黛悲,三千宫女敛蛾眉。
骊山未毕重瞳入,咸阳三月青磷窥。
自从埋照归东海,苔封水浸寒光在。
洗出窗前皎月生,那知朝市浮云改。
绛气连朝瞩太清,一泓秋水淡空明。
红颜阅历知多少,霜鬓怜予亦有情。
当年对此知何人,香销腻玉愁云掩。
照胆铸成粉黛悲,三千宫女敛蛾眉。
骊山未毕重瞳入,咸阳三月青磷窥。
自从埋照归东海,苔封水浸寒光在。
洗出窗前皎月生,那知朝市浮云改。
绛气连朝瞩太清,一泓秋水淡空明。
红颜阅历知多少,霜鬓怜予亦有情。
现代解析
这首《咏镜》借一面古镜的视角,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变幻和人生的无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镜子见证的宫廷悲剧 诗的前半部分用阿房宫(秦始皇的豪华宫殿)的镜子为引子,描写了宫廷女子的哀愁。镜子曾照过无数盛装美人("香销腻玉"),但最终这些女子都随着王朝覆灭而凋零。"三千宫女敛蛾眉"暗示她们在权力更迭中的悲惨命运,就像项羽攻入咸阳时,繁华转瞬成废墟("咸阳三月青磷窥"指战火中的鬼火)。
2. 镜子本身的传奇经历 中间部分讲述这面铜镜的"人生经历":从辉煌的宫殿沦落到被埋进东海,又被打捞出来重见天日("洗出窗前皎月生")。它身上长满青苔却依然寒光闪烁,就像个看尽兴衰的沧桑老人。最妙的是"那知朝市浮云改"——镜子沉睡海底时,人间早已改朝换代多次。
3. 镜子与诗人的共鸣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当诗人凝视这面重见天日的古镜,发现它不仅映照过历代红颜,现在也照出了自己的白发("霜鬓怜予亦有情")。这一刻,跨越千年的镜子与当代人产生了奇妙连接,传递出"繁华易逝,唯时光永恒"的感悟。
全诗最动人的是以物写史的手法:一面普通铜镜,串起了秦朝灭亡、项羽入关等历史大事,又通过"照人-被埋-重见"的经历,把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结合。最后镜子与诗人相视的细节,让冷冰冰的历史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