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tán)潭暂作台。
会府:本是古星名,即斗魁。此指会试之地。潭潭:深邃貌。台,即行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yú)关道路犹堪走,麟(lín)阁功勋岂易陪。
榆关:即山海关。也作“渝关”。麟阁:汉代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彰其功绩。后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注释
这首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亦收录此诗)。行台,即行御史台。封建时代,大臣出巡所驻处,也称行台。会府:本是古星名,即斗魁。此指会试之地。潭潭:深邃貌。台,即行台。
榆关:即山海关。也作“渝关”。
麟阁:汉代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彰其功绩。后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临时办公地点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有对仕途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清澈的池水比青苔还要干净,在深幽的官府中暂时搭建了办公的高台。夜晚月光照亮半个庭院,人们还未入睡,满眼春云中杏花即将绽放。这里用"净于苔""春云满眼"等清新自然的意象,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暗示作者虽在官场,仍保持着闲适心境。
后四句抒情:通往边关榆关的道路尚且能走通,但想要在麒麟阁(象征功勋)上留名却不容易。不要说蓬莱仙境离我们很远,你看塞外的大雁常常从太阳那边飞来。这里用"榆关""麟阁""蓬莱"等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矛盾心理——既觉得建功立业很难,又相信机会总会到来,就像大雁总会飞来一样自然。
全诗通过对比"池水苔痕"的静谧与"榆关麟阁"的功名,展现了古代文人在官场中既想保持清高品格,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态。最后两句特别巧妙,用大雁自日边飞来的自然现象,暗喻机遇总会降临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