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生歌
玉带先生品端洁,夙昔曾托文山契。
紫袍挂体不复变,襟期磊落怀冰雪。
初疑巨璞禹凿馀,否即女娲捣鍊结。
阔才寸许长手耳,波涛澒洞墨花凸。
龙尾凤咮何足云,况尔唇全额弗缺。
绵绵磷磷𣶒复𣶒(研铭中语),四十四字光昭揭。
一从供洒零丁辞,当心忠义磨不灭。
文山颓后叹孑遗,顽石坚贞谁见悦。
尤物原来耻受怜,握手那肯便成热。
嗣偕皋羽拜诸陵,冬青树罢分呜咽。
流传异代落巨手,用翻乐府随老铁。
六客之中名第一,却嗤焦氏秋⑴非埒。
丞相虽同有贤奸,一薰一莸手泽别。
袍笏拜之方许观,天阴只恐蛟龙掣。
玉笥题句何凛凛,小儒属和空咋舌。
紫袍挂体不复变,襟期磊落怀冰雪。
初疑巨璞禹凿馀,否即女娲捣鍊结。
阔才寸许长手耳,波涛澒洞墨花凸。
龙尾凤咮何足云,况尔唇全额弗缺。
绵绵磷磷𣶒复𣶒(研铭中语),四十四字光昭揭。
一从供洒零丁辞,当心忠义磨不灭。
文山颓后叹孑遗,顽石坚贞谁见悦。
尤物原来耻受怜,握手那肯便成热。
嗣偕皋羽拜诸陵,冬青树罢分呜咽。
流传异代落巨手,用翻乐府随老铁。
六客之中名第一,却嗤焦氏秋⑴非埒。
丞相虽同有贤奸,一薰一莸手泽别。
袍笏拜之方许观,天阴只恐蛟龙掣。
玉笥题句何凛凛,小儒属和空咋舌。
现代解析
这首《玉带生歌》通过描写一块名为"玉带生"的砚台,表达了作者对忠贞气节的赞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砚台的人格化描写
诗人把砚台比作一位高洁的"先生",说它品性端正("品端洁"),曾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山)相伴。砚台上的纹路被比作波涛和墨花,显得生动不凡。这里用"紫袍挂体"形容砚台的外观,暗指它像穿着官服的忠臣。
2. 寄托忠义精神
这块砚台见证了文天祥书写《过零丁洋》的壮烈时刻("供洒零丁辞"),象征着永不磨灭的忠诚。即使主人离世,砚台依然保持坚贞("顽石坚贞"),就像那些坚守气节的遗民。诗中提到谢翱(皋羽)哭祭宋陵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忠贞情怀。
3. 历史对比
结尾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丞相(文天祥与奸相),强调忠奸之分就像香草与臭草("一薰一莸")一样分明。最后用"蛟龙掣"的想象,暗示这种精神力量足以惊动天地。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以小见大:通过一块砚台展现宏大历史
- 借物喻人:砚台的特性象征人的品格
- 时空交错:连接宋元两代的历史事件
- 情感深沉:既有对忠义的敬仰,也有对变节的蔑视
诗人用日常物件承载厚重历史,让读者在欣赏砚台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