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陈白岳邀集望仙坡

雁影逼天高,郊原旷以肃。
佳节何时去,追赏聊云续。
高人眷秋爽,老至兴弥笃。
缓步挹蛩音,悲欢随所触。
洵美虽吾土,十年几眺瞩。
山川喜故人,不在周旋熟。
峦光面面来,塔影萧萧矗。
野烧缈寒烟,荒村绕孱竹。
遥见沙鸥起,素练飞一曲。
回首故城阴,沧桑警心目。
北邙多旧识,采藻奠奇骨。
干戈未云已,浮生苦彳亍。
昆崙万叠青,铜柱千秋兀。
凭吊尝睥睨,壮心今渐服。
樽酒对秋山,天风快草木。
百年曾几日,长兹一醉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悲欢随所触")写秋日登高的场景。大雁高飞,原野空旷,正是典型的深秋景象。诗人与友人趁着重阳节后的余兴继续登高赏景,虽然年纪已大,但游兴更浓。缓步行走时听到蟋蟀鸣叫,悲喜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用"蛩音"(蟋蟀声)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秋日的氛围。

第二部分("洵美虽吾土"到"沧桑警心目")具体描写望仙坡上的景色。诗人感叹虽然这是故乡美景,但十年来很少有机会好好欣赏。此刻山川如见故友般亲切,不需要过多寒暄。群山环抱,塔影耸立,远处野火轻烟,村落被细竹环绕,沙鸥飞起如白练划过——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回望旧城时,更让人感叹世事变迁。

第三部分("北邙多旧识"到最后)抒发人生感慨。想到北邙山上埋葬的故人,诗人感叹战争未息、人生艰难。遥望昆仑山和铜柱关这些历史遗迹,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已渐渐平息。最后以饮酒赏秋作结:人生短暂,不如痛快一醉。这里的"樽酒对秋山"与开头的秋景呼应,形成完整结构。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秋日的萧瑟与人生的感慨自然融合。诗人用"雁影"、"蛩音"、"沙鸥"等典型意象营造秋日氛围,又用"沧桑"、"干戈"、"浮生"等词带出乱世中的人生况味。最后回归到及时行乐的主题,显得旷达而略带无奈。诗中"峦光面面来"等句对景物刻画尤为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