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他在秋天感受到的孤独和归乡渴望。
开头两句“水激长江浪,风传远寺钟”用壮阔的江浪和悠远的钟声,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氛围,暗示诗人身处异乡,听着远处的钟声,内心泛起波澜。
“宦情秋意薄,归兴客愁浓”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对官场生活已经兴趣淡薄(“宦情”指做官的心情),而秋天的凉意更让他感到孤独;相反,回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可身为游子的愁绪却越发浓重。
“捲箔迎新雁,喧篱厌旧蛩”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诗人的心境:他卷起帘子,望着南飞的大雁(大雁常象征归乡),内心羡慕它们能自由来去;而篱笆边蟋蟀的鸣叫声(“蛩”指蟋蟀)让他烦躁,因为这声音提醒他秋天已深,自己却仍滞留他乡。
最后两句“何时旋故里,载酒插芙蓉”是诗人的感慨和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像从前一样,带着美酒,头插芙蓉(荷花的一种,象征高洁或家乡的美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秋景、雁声、虫鸣等意象,生动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俞桂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