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 代州九日作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

边声。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的是在代州的重阳佳节,作者身处边关,思绪万千。让我们一步步解析:

1. 背景:词中提到的“内三关”“胡门”“赵氏长城”等,都是指当时的边防要塞。作者身处边关,面对险峻的地形,回忆起了古代的边防设施。

2. 节日气氛:重阳佳节,作者却在边关,但他依然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他想念的不是自己身处的边关,而是遥远的故园和那里的“乱莺”,意味着他对故乡的思念。

3. 边关生活:词中提到的“楼烦山戌”“画鼓争迎”“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这些都是边关特有的景象和音乐。这些描述展现了边关生活的热闹和欢乐,但同时也带有一点点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4. 战争与英雄梦:词中说“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和向往。他渴望能够像古代的英雄一样,率领大军横扫敌军,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5. 对比与渴望:作者提到“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这里的“郅都鹰”是一种勇猛的象征。作者虽然身处边关,但内心深处渴望像这样的英雄一样飞翔。

6. 情感的释放:结尾的“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弓矢散零”表达了作者通过饮酒来排解内心的忧郁,放下心中的重负。他似乎在借用酒的力量,暂时忘却对战争的渴望,享受片刻的宁静。

总之,这首词通过边关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在边关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英雄梦想的向往,最终通过饮酒暂时放下了心中的重负。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