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节妇挽词(员外文缵母)

天地无穷恨,何年返藁砧。
箕裘遗腹事,铁石到头心。
持此堪生死,留名亘古今。
表门贞节字,愧杀白头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守节寡妇的感人故事,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传统女性的坚韧品格。

开篇"天地无穷恨"用夸张手法,将寡妇失去丈夫的悲痛比作天地般辽阔,她日夜期盼丈夫归来("藁砧"代指丈夫),却永远无法实现。这种痛苦没有期限,凸显了命运的残酷。

中间四句刻画了寡妇的坚强:丈夫去世时她正怀孕,却坚持把孩子抚养成人("箕裘"指继承父业);她的意志像铁石般坚定。这种坚守节操的精神,让她能够面对生死考验,也赢得了流芳百世的美名。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产生强烈效果:官府为表彰她而立的贞节牌坊,让那些不能从一而终的人("白头吟"典故指女子被抛弃)感到羞愧。这里既赞扬了寡妇,也暗含对薄情男子的批评。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铁石心""亘古今"等有力比喻,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形象。诗人既表达了对节妇的敬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道德要求,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沉重,但那份执着的精神依然动人。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