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十九峰书院诗

人去石坛荒,当春瑶草芳。
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
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民国《清远县志》卷一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被遗忘的书院,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的对比,传递出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书院现状:人迹罕至的石坛长满荒草,但春天依然有仙草生长。云雾缠绕着山峰形成天然楼阁,石阶尽头是岩石构成的屋舍。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充满仙气,荒废的书院与蓬勃的自然形成奇妙共生。

后四句转入深刻思考:诗人反问庸碌活着有何意义,认为葬在名山反而更好。最后以飞泉为喻,说清澈山泉永远自在流淌,像晶莹美玉般纯粹。这里"盟自在"三字最妙,把泉水拟人化,仿佛与诗人达成了心灵契约——与其追逐世俗功名,不如像山泉般保持本真。

全诗魅力在于用荒废书院作引子,最终落脚在"活得自在比活得热闹更重要"的哲理。岩石、清泉这些坚硬清澈的物象,暗喻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纷扰世界中,守住内心的纯粹与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