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质欲藏如许脆,铁芒何苦太尖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玉与铁的对比,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

玉的特质

“玉质欲藏如许脆”,这句话描述了一种美好的材料——玉。玉质很美好,但是它的质地非常脆弱。这里的“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脆,也可以理解为脆弱的心灵或者情感。玉象征着美好的品质和内在的柔嫩。

铁的特质

“铁芒何苦太尖生”,铁指的是一种坚硬的金属,它的“芒”指的是铁的尖锐部分。铁芒的“尖”很锋利,给人以刺痛的感觉。“何苦”表达了对这种特质的不满或者无奈。铁代表了刚硬、坚固的一面,但是这种外露的锋利也带来了痛苦和伤害。

对比与寓意

诗人通过玉与铁的对比,想要表达的是美好与坚强之间的冲突。美好的东西往往是脆弱的,而坚强的东西有时会带来伤害。这种对比不仅在物理特性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深层寓意

这首诗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既要保持内在的柔软和善良,也要学会在必要时变得坚强,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锋利,伤及他人或自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玉和铁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关于柔软与坚强的智慧,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的美好愿望。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