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万里江河⑴隔,伤心九日来。
蓬惊秋日后,菊换故园开。
楚欲图周鼎,汤犹击夏台。
东篱那一醉,尘爵(宋诗拾遗作郁)耻虚罍(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三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九日)时,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孤独心情。

前两句"万里江河隔,伤心九日来"直接点明主题:因为离家万里,在这个本该团聚的重阳节格外伤心。这里用"万里"强调距离之远,用"隔"字形象地表现了阻隔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意象表达愁绪:
- "蓬惊秋日后":蓬草(象征漂泊)在秋风中惊慌摇摆,就像诗人不安的心
- "菊换故园开":想象故乡的菊花依旧开放,但物是人非
- "楚欲图周鼎,汤犹击夏台":用历史典故(楚国想取代周朝、商汤曾被囚夏台)暗喻时局动荡,加深了漂泊的无奈感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说想学陶渊明在东篱下醉酒赏菊,却发现酒杯空空如也("尘爵耻虚罍")。这个细节描写特别打动人——连借酒消愁都做不到,把孤独无助的情绪推到了顶点。

全诗妙在:
1. 用具体景物(蓬草、菊花)承载抽象乡愁
2. 历史典故用得自然,不显晦涩
3. 结尾转折出人意料,酒杯空的画面感极强
4. 语言干净利落,没有过度修饰,却把"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得新颖深刻

这种羁旅诗的魅力在于,虽然写的是古代人的漂泊,但现代人读来依然能共鸣——那种节日里独在异乡的孤独感,是穿越时空相通的。

江端友

(?—1134)宋开封陈留人,字子我,号七里先生。江休复孙。钦宗靖康元年,以荐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辨宣仁后诬谤,遭黜,渡江寓居桐庐之鸬鹚源。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三年,权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