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宰邑

官小任还重,命官难偶然。皇恩轻一邑,赤子病三年。
瘦马稀餐粟,羸童不识钱。如君清苦节,到处有人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清官的真实处境,用生活化的对比展现了清廉为官的代价。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矛盾:官职虽小但责任重大,能当上这样的官并不容易。"皇恩轻一邑"用反讽手法——皇帝赏赐的这个县城官职,实际是个苦差事。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是"赤子病三年",老百姓像生病的孩子一样受苦多年,暗示这个地方长期治理不善。

五六句用日常画面刻画清贫:官员的马饿得瘦弱很少吃粮,随从的童仆穷得连钱都不认识。这些具体描写比直接说"很穷"更有冲击力。最后两句是亮色:虽然生活清苦,但这样的操守会被人传颂,说明百姓心中自有杆秤。

全诗妙在不说大道理,而是用马瘦、童贫这些看得见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清廉背后的真实代价。最后点到"有人传"又留下希望,说明真正为民的好官终会被记住。这种写实中带温情的笔法,让古代清官形象显得格外真实可信。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