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伯兄鹊山处士蒿里曲

长记藜床发问初,翩翩出语自无余。
斯翁胸腹平如水,不在尘埃数卷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已故兄长(伯兄)的作品,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对兄长品格的敬仰。

前两句"长记藜床发问初,翩翩出语自无余"回忆兄弟相处的温馨场景:作者永远记得兄长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侃侃而谈的样子,他说话从容不迫、见解独到。"藜床"暗示兄长生活简朴,"翩翩"形容他谈吐优雅。

后两句"斯翁胸腹平如水,不在尘埃数卷书"赞美兄长的品格:他的心胸像平静的水面一样宽广坦荡,他的智慧不是来自死读书本,而是源于高尚的修养。"尘埃数卷书"暗指死读书的人容易沾染世俗之气,而兄长超越了这种局限。

全诗通过"藜床""平如水"等质朴意象,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内心澄澈的处士形象。作者没有直接表达悲痛,而是通过对兄长言谈举止、精神境界的追忆,让读者感受到深沉的怀念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比直白的哭诉更能打动人心。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