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戊戍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 其三
家贫如屋败,榱桷强撑拄。大者既就挠,薄弱成何补。
瘦妻岂云健,乃委持门户。二女皆获归,纫缉良辛苦。
相见且欢喜,谪怨茹不吐。佳儿得嘉耦,此日来归祖。
新妇前致辞,阶前彩双舞。不觉爱怜生,拭泪成姁语。
水清石累累,此事自前古。至家不成归,离绪还缕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贫却温暖的家庭场景,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感人画面。
诗人把贫穷的家比作破败的房子,房梁(榱桷)勉强支撑着。就像家里顶梁柱(可能指诗人自己)已经不堪重负,其他人能帮的忙也很有限。瘦弱的妻子其实身体不好,却不得不扛起持家的重担。两个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但还要辛苦做针线活补贴娘家。
最动人的是家人团聚时的场景:明明生活艰难,但大家见面都强颜欢笑,把苦楚咽在肚子里。儿子娶了好媳妇,新媳妇在庭院行礼时,诗人忍不住擦眼泪,流露出慈爱的神情。最后四句特别打动人:就像清水中的石头历历可见,这种清贫却和睦的家风自古就有。虽然诗人因公务不能久留家中,但离愁别绪却萦绕心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但每个细节都透着真实的生活气息。我们能感受到:破旧屋檐下的温暖亲情、家人间的体贴隐忍、以及诗人对家庭深深的眷恋。这种在清贫中相互扶持的家庭温情,正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