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纪游因奉潘印川先生 其二

苕上山川何壮哉,上卿池馆此中开。
松崖风起涛声沸,萝径烟消翠色来。
洚水几年勤禹稷,名园何日集邹枚。
清狂游兴应无尽,愧乏登高作赋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昆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一座贵族园林的景致,同时暗含对历史治水能臣的敬仰,以及文人雅集的美好期待。

开篇用"苕上山川何壮哉"直白赞叹昆山山水的气势,就像我们突然看见震撼美景时脱口而出的"哇,好壮观"。接着镜头转向潘印川先生的园林(上卿池馆),通过松林风声如沸、小径烟霞流动两个动态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听见松涛、看见青翠欲滴的山色。

后半段转入抒情。诗人看到山水,联想起大禹治水的功绩(洚水指洪水),用现代话说就是"看到这山水,想起那些抗洪救灾的英雄"。然后期待这座名园能像古代邹阳、枚乘那样的文人雅士聚会场所,表达了对文化交流的向往。最后谦虚地说自己虽然游玩兴致很高,但可惜没有王勃写《滕王阁序》那样的才华。

全诗就像一篇图文并茂的旅行随笔:先晒美景照片,再发历史感悟,最后谦虚地表示"景色太美但我文笔不够"。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织,展现了明代文人既爱山水之乐,又重文化传承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