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望月有怀

玉露金风夜色横,疏帘高卷任亏盈。
月逾秋半光辉洁,花到春残风雨惊。
孤影憬然征幻景,问心直欲了无生。
何当拨尽浮云障,万里空明如太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望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写景:秋夜露水晶莹,凉风习习,诗人卷起竹帘,任由月光洒落。这里"任亏盈"既指月光自然洒落,也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中间四句转入思考:中秋后的月亮依然皎洁,但诗人联想到春花凋零时的风雨,暗示美好事物的脆弱。看着月下孤影,诗人产生幻觉般的感悟,内心渴望达到"无生"的超脱境界——这是佛教术语,指摆脱生死轮回的终极解脱。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拨开浮云(象征世俗烦恼),让心灵像万里晴空般澄澈明净。"太清"指天空最高处,象征纯净无染的精神境界。

全诗通过秋夜望月这一简单场景,展现了诗人从观察自然到感悟人生的心路历程。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最终升华为追求心灵自由的哲思。月亮、浮云等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