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
羔羊不受秣,呦呦索晨牧。
稚子惧出门,动与虎狼触。
垂鞭不敢前,常向风雨哭。
我老轻其生,仗策入幽谷。
原平散漫食,径狭相追逐。
霜馀野草白,沙寒山水绿。
荒磴随渔樵,深林杂麋鹿。
读书坐磐石,摴蒱向皋陆。
为感蒙庄言,归涂不可暮。
稚子惧出门,动与虎狼触。
垂鞭不敢前,常向风雨哭。
我老轻其生,仗策入幽谷。
原平散漫食,径狭相追逐。
霜馀野草白,沙寒山水绿。
荒磴随渔樵,深林杂麋鹿。
读书坐磐石,摴蒱向皋陆。
为感蒙庄言,归涂不可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牧羊》通过牧羊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哲思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羊与人的对比:危险与勇气 诗的开头描写小羊不敢吃饲料,清晨饿得叫唤,而牧羊的孩子也害怕出门,担心遇到虎狼。这里用羊和孩子的胆怯,反衬出"我"(牧羊人)的勇敢——即使年纪大了,依然拄着拐杖走进深谷放牧。这种对比暗示:生活中总有人因为恐惧而退缩,但也有人选择直面困难。
2. 自然的两面性 诗中自然既是温柔的(野草白、山水绿),又是残酷的(霜寒、荒径)。羊群在平坦的原野吃草,在狭窄的小径追逐,而牧羊人却要穿越危险的荒山野岭。这就像人生,有安逸也有艰辛,关键在于如何面对。
3. 牧羊人的智慧生活 后半段描写牧羊人读书、下棋的闲适画面。他在石头上读书,在岸边游戏,看似悠闲,实则暗含深意——这种生活态度受到庄子哲学的影响("蒙庄"即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超脱功利。最后一句"归涂不可暮"提醒我们:不要等到日暮才回家,暗喻人生要及时醒悟,把握方向。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放牧的日常,探讨了恐惧与勇气、自然与人性、劳碌与超脱的关系。它告诉我们:生活像放牧一样充满风险,但智者能在艰辛中找到平衡,像牧羊人一样既务实劳作,又保持精神上的自由。最后引用庄子的话,更点明了一种回归本真、珍惜时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