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行

岁晏朔风百忧集,步出东门西门入。
桁上无衣囊无钱,妻孥何用苦煎急。
自从师兴官帑虚,公私坐困枯鱼泣。
水衡少府仰屋愁,变通改铸聊取给。
法权轻重递减半,重者当百轻当十。
一当百十官与民,民转输官官怒嗔。
通风哑板目色新,官局沙汰何其频。
且如南河币用楮,吏俸兵粮皆赐予。
龙文宝印空镂错,一纸千钱谁给汝。
乌乎四海愁风尘,朝法暮制徒纷纷。
长沙谏铸流千载,谁是当今痛哭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岁晏行》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古代百姓在年底时的穷困生活和社会乱象,核心是批判官府腐败、货币贬值对普通人的压榨。

全诗分三层展开:

1. 百姓的绝望生活(开头到"公私坐困枯鱼泣")
年底北风呼啸,诗人愁苦地来回踱步——家里衣架上没衣服,口袋里没钱,妻儿急得团团转。因为打仗耗空了国库,官府和百姓都像离水的鱼一样挣扎。

2. 官府乱改货币的恶果("水衡少府"到"一纸千钱谁给汝")
官府为填补亏空,拼命改货币规则:一会儿说大钱抵百文、小钱抵十文,一会儿又反悔;新铸的钱掺假("通风哑板"指劣质钱币),还频繁作废旧币。最荒唐的是南方用纸币("楮币")发工资军饷,这些印着龙纹的纸钞根本不值钱("一纸千钱谁给汝"是讽刺:谁认你这废纸?)。

3. 愤怒的呐喊(最后四句)
诗人痛心疾首:天下动荡不安,朝廷政策朝令夕改。他借"长沙贾谊谏铸钱"的典故(西汉贾谊曾反对货币滥铸),质问现在还有谁像贾谊那样为民请命?

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如"桁上无衣囊无钱",像镜头一样拍下赤贫的家;"枯鱼泣"把百姓比作快干死的鱼,形象震撼。
- 讽刺犀利:说纸币"龙文宝印空镂错",戳破官府用华丽包装掩盖剥削的本质。
- 古今共鸣:虽然写古代,但通货膨胀、政策折腾百姓的现象,今天的人读来依然心有戚戚。

核心思想:
诗人不是在单纯哭穷,而是揭露了一个恶性循环:官府为填补财政窟窿乱发货币→货币贬值让百姓更穷→收不上税又继续折腾货币。最终受苦的永远是普通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