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看到一座叫"翠眉亭"的亭子引发的感慨。
开头说亭子前的诗板上有人题过诗,现在这位"公"(可能指前任官员)走了,不知道还有谁能写出好诗。突然看到一位名人留下的七个字(指题诗),大家都说这诗价值千金。这里用夸张手法,说好诗就像贵重物品一样珍贵。
中间四句是重点。先说这位名人曾经辅佐过很多老臣开创盛世("开皇极"指开创好时代),但最后自己却陷入困境("坠众阴"指被排挤)。然后用拟人手法,说两座山峰到现在都愁眉不展,就像这位老师(指那位名人)的心情一样。
全诗通过写亭子、题诗,联想到一位怀才不遇的名人。表面写景,实际是借景抒情,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最后用"山在发愁"这个生动比喻,把自然景物和人物命运巧妙联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遗憾之情。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