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舍叙(一作怀)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五
三年身逐汉诸(一作楚公)侯,宾榻容居最上头。
饱听笙歌陪痛(一作夜)饮,熟寻云水(一作树)纵闲游。
朱门锁闭烟岚暮,铃(一作紫)阁清冷(一作凉)水木秋。
月满前山圆(一作风)不动,更邀诗客上高(一作醉南)楼。
饱听笙歌陪痛(一作夜)饮,熟寻云水(一作树)纵闲游。
朱门锁闭烟岚暮,铃(一作紫)阁清冷(一作凉)水木秋。
月满前山圆(一作风)不动,更邀诗客上高(一作醉南)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长安客居时对过去宴饮生活的怀念,以及眼前秋夜清冷景象的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前两句"三年身逐汉诸侯,宾榻容居最上头"——诗人说自己像古代诸侯的门客一样在长安漂泊三年,但作为宾客却总被安排在尊贵的位置。这里用"最上头"暗示自己虽然寄人篱下,但仍受到礼遇。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两种生活状态:一边是过去热闹的宴饮生活("饱听笙歌陪痛饮"),一边是现在独自赏景的闲适("熟寻云水纵闲游");一边是朱门紧闭的暮色("朱门锁闭烟岚暮"),一边是官署秋夜的清凉("铃阁清冷水木秋")。这种对比突出了从繁华到冷清的转变。
最后两句写景抒情:满月静静照着山峦,诗人想邀请好友一起登楼赏月、饮酒赋诗。"月满前山圆不动"的静景与"更邀诗客上高楼"的动念形成巧妙呼应,透露出想与人分享此刻的心情。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官员生活中的闲适与寂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烟岚暮色、秋水林木、静月青山)传递出复杂的心绪,最后落在对友人的邀请上,显得含蓄而深情。诗中"笙歌"与"水木"、"朱门"与"铃阁"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官僚生活的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