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独坐的场景,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
前两句写景:屋外的梅花在刺骨寒风中凋落,窗前的烛火已剪过多次(说明夜深人未眠)。这里用梅花和烛火两个意象,既交代了季节时间,又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梅花象征高洁,在寒夜凋落更显凄凉。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像西汉的贾谊一样忧国忧民(贾谊是著名政论家,常为国事忧虑),不知不觉已是白发丛生,只能在镜中看着自己日渐衰老。这里用"华发萧萧"这个形象,把无形的忧思转化为可见的白发,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主人公为国事操劳的程度。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表面写个人对镜感叹年华老去,实则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心系天下的担当精神。在寒冷的冬夜里,别人可能早已安睡,而这位院判(官职名)却因担忧国事辗转难眠,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