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孔常轩馆木塔寺

东鲁宣尼几世孙,春风吹上育王城。
葛藤已许参狮窟,竹简何妨挟兔园。
一变悠悠惊世梦,久晴脉脉落溪痕。
长年来往城中路,木塔相寻莫惮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孔子后裔("东鲁宣尼几世孙")在春光明媚时登上育王城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文化传承的精神境界。

首联点明主人公身份——孔子后人,在春风中登上历史悠久的育王城。这里用"春风"既写实景,也暗喻文化传承的生机。

颔联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葛藤"攀附"狮窟"(佛教圣地),"竹简"带着"兔园"(文人雅集之地),表现主人公既能参悟佛法,又不忘儒家经典,体现儒释交融的思想境界。

颈联笔锋一转,写主人公看透世事变迁("一变悠悠惊世梦"),就像久晴后溪水退去留下的痕迹("久晴脉脉落溪痕"),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悟。

尾联写主人公常年往返城中,不厌其烦地寻访木塔寺,既表现对佛教圣地的虔诚,也暗示在尘世中坚守精神追求的决心。

全诗通过登高、访寺等具体场景,展现了一位儒家学者既坚守文化传统,又包容其他思想,在世俗中保持精神追求的形象。语言清新自然,用春风、葛藤等寻常景物,寄托深刻的人生感悟,读来亲切而有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