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道中

北风惨澹扬沙尘,郾西三日无行人。
十村九村鸡犬静,高田下田狐兔驯。
昨朝屏息过溪口,知有白额藏深榛。
赤子弄兵更可恻,路旁僵尸衣血新。
野叟伛偻行拾薪,欲语辟易如惊麇。
瘦梅疏竹未慰眼,只有清泪沾衣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凉破败的乡村图景,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悲悯之情。

开篇就用"北风扬沙"的阴冷画面定下基调:郾城西边连续三天不见人烟,十个村子有九个都死寂无声,连高田低田里的狐狸野兔都显得异常温顺——这种反常的安静暗示着更大的恐怖。昨天诗人屏住呼吸经过溪口,因为知道有猛虎(白额)藏在深林,这里用猛虎隐喻战乱的危险。

紧接着出现更刺目的画面:路边躺着血衣未干的新鲜尸体,原来是百姓被迫拿起武器(赤子弄兵)造成的惨剧。当佝偻的老翁战战兢兢出来捡柴,见到人就像受惊的小鹿般躲闪,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战乱对人心的摧残。最后诗人看着瘦梅疏竹的凄清景色,再也抑制不住泪水,这里的"清泪"既是悲天悯人,也是对乱世的无声控诉。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环境到动物再到人物,层层推进地展现战争创伤,最后落在诗人沾湿的手帕上,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窒息般的悲痛。没有直接说教,但每个画面都在质问:这样的世道,何时才是尽头?

冯延登

冯延登(1175年—1233年),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中进士。贞祐二年(1213年),担任河中府判官、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1221年),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任太常博士。元光二年(1223年),管理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在正大八年(1232年),与元议和时被监押,天兴元年(1232年)被释放,任祭酒,后又任吏、礼二部侍郎。天兴二年(1233年),汴梁被元军围困,冯延登出逃时被元军抓获,投井自杀,卒年五十八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