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京城任职多年的官员,在岁末时分的感慨与心境。
诗中"三年京洛尘"开篇就点出诗人在京城已经生活了三年,整天忙于公务。到年底时,他看到时光飞逝,不禁心生忧愁。这里的"尘"字暗喻官场生活的忙碌与纷扰。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清晨来到公务场所的场景。他看到案头的书卷和墙角盛开的寒梅,突然领悟到一个道理:真正的功业成就(勋业)虽然重要,但保持内心的淡泊(冲怀)和欣赏简单美好的事物(幽素)同样可贵。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和愿望:在这样难得的聚会场合(高会),他意识到清明时代(明时)其实很容易流逝。他希望能永远保持这样的心境(千秋愿若斯),每年都能像现在这样随性自在地写诗作赋(岁岁从公赋)。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寒梅这个意象,将官场繁忙与自然宁静形成对比
2. 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中对内心平衡的追求
3. 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代官员的复杂心境
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即使身居高位、公务繁忙,也要保持内心的淡泊和对生活细微之美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