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秋夜赋寄王院判

羁怀不自释,终夜卧复起。
长风吹河声,泻入茅屋里。
青天高高素月横,露华凄落罗衫轻。
干将莫邪欲自见,中夜忽作双龙鸣。
志士遭逢苦不早,远道忧心急于捣。
漫说咸阳与洛阳,昨日莺花今日老。
我有母,江之南,盈簪白发丝鬖鬖。
柴门半掩绿树下,落日凝望情何堪。
我有弟,湖之北,云梦关山万里隔。
三月归鸿又尽飞,相思一字无由得。
金兰交契王使君,一日不见心氤氲。
适来离别忽三载,梦魂踏遍江东云。
平生只欲事高洁,骨肉交游总疏绝。
慷慨临风一洒然,泪痕满袖都成血。
衣袖初乾夜向晨,古来忠义多艰辛。
江乡有路且归去,秋风野水堪垂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在秋夜里对亲友的思念和内心的苦闷。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直白,读来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孤独感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

开头写作者整夜辗转难眠,听着风吹河水的声音传入茅屋,营造出孤寂冷清的氛围。"青天高高素月横"等句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景象,月光清冷,露水打湿衣衫,更添凄凉。

中间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三重思念:一是对年迈母亲的牵挂,想象母亲白发苍苍,在柴门前眺望等待;二是对远方弟弟的惦念,相隔万里,连书信都无法送达;三是对好友王院判的怀念,三年未见,只能在梦中相会。这些思念层层递进,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煎熬。

最后作者发出感慨:一生追求高洁品格,却导致与亲人朋友疏远。临风洒泪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将情感推向高潮。结尾看似洒脱地说要回乡钓鱼,实则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情感真实动人,思念母亲、弟弟、朋友的情感层层递进
2. 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含情
3. 意境营造成功,秋夜、月光、露水等意象烘托出孤寂氛围
4. 细节描写生动,如"盈簪白发""柴门半掩"等画面感很强
5. 结尾余韵悠长,表面说要归隐,实则暗含无奈

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人在异乡的孤独、对亲人的牵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些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