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万年藤杖歌

金庭洞天高冥冥,悬崖峭壁垂苍藤。风饕雪啮雨淋沥,孕藏夔魍遭雷霆。

九峰一万八千丈,兜络石骨撑天青。天台仙人挥玉斧,斫断一枝手中拄。

出洞入洞拨痴云,上山下山鞭馁虎。我昨五岳恣游遨,扶持两脚欺猿猱。

东坡铁君已绣涩,少陵桃竹难坚牢。可怜形质癯然瘦,经历千年始成就。

五百为春五百秋,应与大椿禀同厚。只今九节八尺长,模状依稀老耆旧。

一生耻傍博山侯,伛偻省中笑灵寿。

现代解析

这首《天台万年藤杖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根神奇藤杖的来历和特质,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豪迈气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藤杖的诞生传奇
诗人用电影特效般的画面,描写这根藤杖的原材料——生长在天台山悬崖上的万年古藤。它经历过狂风撕咬(风饕)、冰雪啃噬(雪啮)、暴雨冲刷,甚至孕育过山精鬼怪(夔魍),还被雷电劈过。这些描写突出了藤杖原料的非凡韧性,就像武侠小说里千年寒铁打造的兵器一样珍贵。

2. 仙人加工的奇幻过程
天台山的仙人用玉斧砍下藤条做成手杖后,这根杖就拥有了超能力:能拨开迷雾(拨痴云)、驱赶饿虎(鞭馁虎)。诗人说自己拄着它游遍五岳,比猿猴还灵活,连苏东坡的铁杖、杜甫的桃竹杖都比不上它结实。这里用对比手法,凸显藤杖的神异。

3. 藤杖的人格化寓意
诗人把藤杖比作德高望重的老者(老耆旧),说它虽然瘦削却历经千年风霜,像《庄子》里的大椿树一样长寿。最有趣的是结尾,说这根杖有骨气,不屑做贵族书房里的摆设(耻傍博山侯),还嘲笑那些华而不实的贵重手杖(笑灵寿)。这里其实是用藤杖自喻,表达诗人不慕权贵、崇尚质朴的精神追求。

全诗把普通藤杖写得气韵生动,既有神话故事的趣味性,又暗含文人风骨,读来既能享受奇幻想象,又能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精神品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