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重阳节登高游玩的闲适画面,语言直白却充满生活趣味。
前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诗人先大步登上龙山山顶,又乘船荡舟于龙荡口,同行的人像雁鸭般成群结队,夹杂着牛马牲畜的热闹景象。这里用"雁鹜行""牛马走"这种农家常见的动物来比喻游人,既显得亲切,又暗含对世俗热闹的调侃。
后四句笔锋一转,用自嘲的口吻说:我笨拙写不出好诗,我体弱喝不了酒,看似在扫兴,实则引出最后神来一笔——转头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可赏吗?"这个突然的提问妙在三点:1.呼应重阳赏菊的传统;2.在热闹中保持自己的雅趣;3.用日常对话收尾,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随手记录的秋游日记,没有刻意雕琢,却在平淡中见真趣。特别是最后那句家常般的问话,让整首诗顿时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秋阳下,笑着向同伴打听菊花踪影的生动场景。这种将生活琐事写得妙趣横生的手法,正是古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
刘汝进
刘汝进,号山翁,金坛(今属江苏)人。父宰,登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山房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