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偈 其一

百骸溃散寻常事,一物长灵识者稀。
争似大梅知底意,无声三昧證缘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生死与觉悟的主题,用简单比喻传递深刻哲理。

前两句说"肉体终会消散很正常,但能看透生命本质的人很少"——就像告诉人们:谁都知道人会死,但真正明白"人为什么活着"的却不多。这里"一物长灵"可以理解为不灭的精神或佛性。

后两句用"大梅"(唐代高僧)的典故打比方:他像一棵安静的老梅树,不需要言语就参透了生命真谛,在沉默中达到了觉悟境界。"无声三昧"指不用刻意表现,在平凡中就能获得智慧。

全诗妙在把深奥的禅理生活化:用"身体会坏"这种人人都懂的现象,对比"心灵觉醒"这种难得的状态;再用常见的梅树比喻修行,说明真正的觉悟不在轰轰烈烈,而在日常生活的静观体悟中自然获得。这种将生死哲理融入自然意象的表达,既通俗又有回味空间。

释宗本

释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无诘(《咸淳临安志》卷七○),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为天衣怀禅师法嗣,青原下十一世。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又十年,剃发受具。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谒景德义怀禅师。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兴教二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归苏州福臻院。未几,召对,命住相国寺慧林院。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请归。晚居苏州灵岩寺。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禅林僧宝传》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