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十 担子洼

自从始出关,数日走崖谷。迢迢度偏岭,险尽得平陆。

坡陀皆土山,高下纷起伏。连天暗丰草,不复见林木。

行人烟际来,牛羊雨中牧。飒然衣裳单,咫尺异寒燠。

伫立方有怀,相逢仍问俗。畏途宜疾驱,更傍滦河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山区到平地的变化,以及旅途中的感受。

开头几句写的是诗人从关隘出发,经过几天的跋涉,穿越了崎岖的山谷和高低不平的山岭。终于,险峻的山路渐渐变得平坦,进入了平原地带。这里的“坡陀”形容的是连绵起伏的土山,给人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写了眼前的景色:茂密的草原一直延伸到天边,几乎看不到树木。远处有行人从烟雾中走来,牛羊在雨中放牧。这些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感觉。

然后,诗人突然感到一阵寒意,衣裳单薄,仿佛在短短的距离内,气温骤然变化。这种反差让诗人停下脚步,心生感慨。他遇到路人,便向他们打听当地的风俗习惯,表现出对陌生环境的好奇与适应。

最后,诗人意识到这段旅途并不轻松,催促自己加快脚步,继续前行,最终在滦河附近找地方过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变化。从山峦到平原,从荒凉到烟火气,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表达了对旅途的复杂感受——既有对未知的好奇,也有对困难的坚韧。这种真实而细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