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 其二

扁舟何处访禅关,袅袅钟声碧落间。
一水乍寒金锁色,千峰不老白云颜。
日高众壑僧初起,树挂飞湍客许攀。
堪笑风尘行役者,几时归计得青山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寺庙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安宁。让我们逐句分析,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生动的笔触传达这一点的。

首句“扁舟何处访禅关”,诗人乘着小船,在寻找一个禅宗寺庙。这句诗传达出一种探索、求知的意味,也是诗人想要寻找心灵宁静的象征。

接下来,“袅袅钟声碧落间”描述了寺庙中传出的钟声,在碧蓝的天空中回响。这句诗用“袅袅”来形容钟声的悠扬,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仿佛连空气都随之轻轻颤抖。

“一水乍寒金锁色,千峰不老白云颜”是诗人对寺庙周边环境的描写。清澈的溪水在晨光中显得晶莹透亮,仿佛锁住了金色的光芒;而远处的山峰则被白云轻轻覆盖,颜色变换不定,像是永远不变的天然画卷。

“日高众壑僧初起,树挂飞湍客许攀”继续描绘了清晨时分寺庙内外的景象。随着太阳升高,寺庙周围山谷中的僧人们开始活动,而诗人也得以攀上树木,越过急流,与自然亲密接触。

最后一句“堪笑风尘行役者,几时归计得青山”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忙碌于尘世中的人们的感慨。诗人认为,人们或许应该像他一样,寻找内心的宁静,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整首诗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对比,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状态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更是对人们心灵深处渴望的一种反映。

0